近日,比亚迪以10.31亿元在济南起步区拿地2946亩。这半年来,比亚迪相继在济南闪电布局了电池、芯片生产基地以及汽车产业园。济南拿下比亚迪背后,贯穿着两条清晰主线——
一个是城市竞争。在培育影响城市未来二三十年发展的新兴产业上,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赛道。各大城市围绕这张“车票”明争暗斗,招商大战此起彼伏。
另一个是产业竞速。2022年,各种因素交汇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出现更多变数,这使得比亚迪必须快速布局。这个时候,大就是基本面,大就是性价比,大就是竞争力。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一哥”在跑马圈地。蝴蝶的翅膀每一次扇动,整个产业链都会暗潮澎湃。两条主线相互博弈,最终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是:一座城市与一个新能源车企巨头的深度绑定,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那么,谁能拿下比亚迪?又是凭什么拿下比亚迪呢?
1.缺芯潮下,比亚迪牵手济南
比亚迪这次布局济南,全盘在下快棋。
去年8月至今,比亚迪陆续在济南一地投建了包括芯片、电池、汽车销售在内的工厂和产业园区。
上个月22日,山东首个8英寸高功率芯片生产项目在济南比亚迪半导体顺利通线。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现身济南,陪同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视察了这一刚刚落成的生产线。
下午,济南遥墙机场,在孙立成和王传福共同见证下,敲定了比亚迪电池在济南的二期项目。
5天后,比亚迪在济南起步区拿地,令人热血沸腾的比亚迪整车生产基地似乎遥遥在望。
追踪这一波操作,去年8月24日,比亚迪斥资50亿元购得富能半导体,是成就济南市和比亚迪和这场“姻缘”的关键点,而推波助澜的,是2020年底全球爆发的“缺芯”潮。
富能半导体是济南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重要布局,项目规划占地630亩,包括两个8英寸和两个12英寸圆晶厂,分三期建设。
这个山东省重点扶持项目于2018年9月见诸媒体公开报道,在这个项目上接力出现的两个产业大佬富士康和比亚迪,都是近两年在半导体领域最活跃的投资者。
持“第一棒”的富士康在与济南市签约后表示,将以产业基金形式服务于济南市集成电路发展,主要投资于富士康集团现有半导体产业项目,富士康先期促成一家高功率芯片公司和5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落地济南。
芯片制造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济南看准时机毫不犹豫,2019年3月动工,济南产发集团负责厂房建设,济南高新控股负责设备采购。2020年12月底首条产线建设完毕。
在这个重大项目的对外传播上,济南市极为低调。究其原因,芯片产业投资极大,成功率极低,风险极大。很多城市在芯片项目上碰得头破血流,折戟沉沙者比比皆是,例如武汉。
2021年1月27日,富能半导体8英寸产品下线后,再无“第一棒”选手富士康消息传出,反倒是因为缺芯潮,富能半导体引来众多竞购者。
富能半导体拥有现成的半导体生产线,是2006年以来国内除存量大厂扩产外,自主建成并实现产线调通为数不多的8英寸功率半导体生产线。最多时,有5家企业同时跟济南市高新区谈判,包括世界级芯片研发设计和销售企业北京豪威科技。
济南市最终选择比亚迪。对于济南市而言,比亚迪拥有更强大的产业链优势,落地济南会产生强大的产业聚集效应。
去年8月,济南市与比亚迪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半导体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这是济南市首次与比亚迪签署全方位合作协议。
8月24日,比亚迪斥资50亿元购得富能半导体。据悉,富能半导体一期建设先期已投入60亿元,包括两个8英寸厂和两个12英寸厂,而50亿收购协议中,包括先期购置的半导体设备。
同一天,比亚迪电池板块弗迪电池落户济南,四个月后又敲定二期项目。
不管“聘礼”还是“嫁妆”的成色上,双方都显示了足够诚意。
对于比亚迪而言,在济南的布局是目前产业环境下的最优选。受疫情影响,全球化下不同地域的协同生产优势打破后,产业分工在一地聚集成垂直整合的产业 链集群,是目前最合理的集群化生产模式,并且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在疫情期间尤显竞争力。
2.比亚迪的“投资大年”
但济南并不是比亚迪的唯一。
去年8月,在牵手济南的同时,比亚迪又大步进军安徽省会合肥。8月初,比亚迪先在安徽无为,也就是王传福家乡落户注册资本5000万元,年产能10GWh的电池厂;随即又在合肥圈地3918亩,投资60亿建整车生产基地,助力合肥拥抱“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梦想。
2021年是比亚迪的投资大年。
在刀片电池上,天眼查数据显示,去年8月以来,比亚迪先后新增安徽无为、江苏盐城、山东济南、浙江绍兴4家电池公司,此前还在长春投资百亿建电池厂。
比亚迪在济南的电池项目一期和二期总用地1150亩,总投资100亿元,年产能达30GWh,这意味着济南工厂将成为比亚迪刀片电池的主要生产基地。
目前,比亚迪分别在深圳、惠州、长沙、重庆、西安、西宁等地布局了电池厂。位于重庆的电池生产基地,年产能已提升至35GWh;投资120亿、2021年开工的西安电池厂二期达产后,加上一期总产能达30GWh。
目前,比亚迪动力电池出货量全国第二,但新能源汽车的狂飙突进下还是引发了“电池荒”。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宁德时代已投资近800亿元扩充电池产能。
在整车项目上,目前已明确的比亚迪整车基地包括深圳、西安、长沙、常州、合肥五地。
2021年12月5日,陕西省省委书记刘国中会见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 。在比亚迪的投资大年,王传福还拜会了安徽省和吉林省省委书记。
这五地中,西安基地产能最大,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秦以及全新F3,全部投产后将达到60万辆,这也将使西安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去年12月5日,比亚迪又在西安追加投资150亿,投建占地2980亩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工厂,这个项目“当天签约、当天开工”。比亚迪西安官方表示,2022年到2023年,比亚迪西安力争目标产值突破1000亿元,这相当于2021年上海特斯拉的产值。
西安草堂比亚迪工厂卫星图。
2021年12月,在西安市发布的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2025规划“的《实施意见》中,比亚迪被“点名”7次,高频出现在“鼓励、支持、推动、加快”等一系列动词之后。从这可以看出,西安是以比亚迪为中心来打造‘新能源汽车城“的。截至去年10月,西安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17.86%,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根据”2025规划“,西安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2025年要超过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要占全市汽车制造业的40%以上。可以说,西安已经吹响了全面电动化的号角。
相比之下,其他新一线城市都有自己的汽车品牌或生产基地。毫无疑问,“西安模式”更为聚焦和高效。对西安而言,比亚迪就是西安打造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王牌”。截至2021年11月,比亚迪在西安累计投资22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超2860亿,累计生产乘用车420万辆,上缴税金126亿,解决4万人就业。
比亚迪与西安渊源颇深。2003年,比亚迪通过收购位于西安的陕西秦川汽车进入汽车制造领域。西安可谓比亚迪汽车的创业之地。2019年,王传福受聘陕西省国际高级经济顾问。陕西省政府国际高级经济顾问会议是推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和提高陕西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省政府国际高级经济顾问单位目前在陕西已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51家,设立区域性研发中心14家,累计投资总额超3300亿元。
在济南,从公开报道和公开渠道查到的信息显示,比亚迪在济南起步区投建的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汽车产业园,占地4000亩,总投资150亿元,如果年产能30万辆的话,将超过深圳基地20万产能(已投产);与长沙基地(已投产10万辆)持平;低于常州(投资100亿,未投产)、合肥基地(未投产)40万辆产能。
除去济南,这些已确定的整车基地全部投产后,产能将达到190万辆。
比亚迪一路狂奔,目的就是在窗口期做大产能,以规模优势带来的超高性价比打败对手,稳住市场地位。由于比亚迪是业内唯一同时自研掌控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企业,在性价比上已超越同行。
3.工业用地紧张下的政府筹谋
但显然,没有四五千亩工业用地,接不住比亚迪这样的大项目。
在“工业强市”及资本大举进入工业的热潮下,做好用地保障,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同样考验城市的战略规划能力和“土地腾挪术”,否则就面临深圳现在的土地供给难题。
深圳土地供应的“红灯”早就亮起,在深圳,由于空间资源越来越紧张,居然出现了16层高的厂房。近两年内深圳外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61家,大批电子信息制造业也开始外迁,深圳经济增速放缓与此不无关系。
深圳是比亚迪的创业之地。深圳为留下新能源这一新兴产业,在工业用地极端紧张的情况下,给了比亚迪和华为这两大巨头“史诗级地价”——
去年10月,在深圳,比亚迪以2.42亿元拿下深汕合作区39万平方米产业用地,相当于每平方米620元;同月,华为以2.98亿拿下龙华51万平方米工业用地,相当于每平方米578元。
这一波操作,很像2018年,上海以9.7亿低价将上海临港工业用地出让给特斯拉。上海由此迈入新能源汽车制造第一方阵。
从深圳“抠”出来的这585亩地,比亚迪投资5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
与此同时,与比亚迪传出绯闻却被“男主”否认的“郑州项目”中,有据可查的信息是,去年10月9日,比亚迪以7.27亿元竞得郑州四宗工业用地地块,折合约4104亩,相当于每亩地17.7万元。
在富士康项目上尝到甜头的郑州,在招“大商”上同样舍得下血本。
对比两个月后,比亚迪以10.31亿元在济南起步区拿地2946亩,相当于每亩地35万元,是郑州拿地成本的两倍,在深圳拿地成本的85%。
济南的土地成本高吗?
或许是富能半导体这份“聘礼”含金量足够高,掌握了稀缺要素的济南市在谈判中有了拿得出手的筹码。
4.在半导体产业上,两家“共同语言”很多
就在比亚迪入手富能半导体前几天,有消息爆出,比亚迪还在京东破产拍卖平台上报名参加德淮半导体整体资产的竞拍。
这是一座12英寸年产24万片CMOS(图像传感器,应用于手机、安防和汽车行业)半导体制造工厂,但至今未量产。以16亿竞标成功的荣芯半导体,则是一家2021年4月才成立的民企,由红杉、美团等参投。这一案例充分反映了资本大举进入半导体产业的热情。
更大的压力来自于比亚迪的产能焦虑。
去年11月19日,王传福在一次公开活动中表示,比亚迪未交付的订单已超过20万辆。比亚迪官方回应,DM-i车型新增订单交付平均要等3.5个月。
刚刚公布的比亚迪2021年销量数据中,全年销量超73万台,其中新能源车售出593745辆,同比增长231.6%。
这种情况下要扩大产能,芯片是最急缺的要素配置。
比亚迪在芯片领域布局了17年。比亚迪半导体2004年成立,目前已引入了中金、红杉、小米、上汽、联想、中芯国际、韩国SK、碧桂园等“豪华阵容”的战略投资者。
2008年,比亚迪以2亿元收购了巨亏的宁波中纬;2020年入股芯片制造商华大北斗,耗资4亿竞得长沙创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目前比亚迪IGBT芯片晶圆产能达到5万片/月,预计2021年底达到10万片/月。若以10万片/月产能生产一年,相当于1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IGBT用量。收购富能半导体后,相关产能还要扩大。
济南比亚迪半导体的股权构成中,比亚迪半导体为大股东,持股77.75%,其余股份由济南高新财金和济南产发两大国资股东持有。在半导体产业发展上,两家共同语言很多。
2021年,济南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预计将达88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设计环节实力最强,产业规模达50.3亿元,增速排名位居全国主要城市之首。这一点,对比亚迪半导体是有吸引力的。
目前,济南市已经形成了以高新区为聚集地的半导体产业,汇聚了“国产EDA第一股”概伦电子以及刚完成近亿元A轮战略融资的方寸微电子。比亚迪半导体的加入,使济南半导体产业在制造这一关键环节,终于迎来一个强力补链者。
5.青岛PK济南,从资本招商到资源要素招商
2021年,比亚迪在全国频频投资布局,或者追加投资。但早在2015年就获得比亚迪投资的青岛,在比亚迪最新一轮产能大举扩张中颗粒无收。
2015年,比亚迪将新能源山东总部、纯电动客车出口基地和电动车及储能技术研发中心项目落在青岛城阳区。这是当时山东省最大的新能源客车项目,占地1000亩,2015年5月开工建设,总投资30亿元,一期生产纯电动大客车,年产能1000辆。2016年7月首批比亚迪K9纯电动客车下线,交付青岛交运集团使用。
新能源客车市场是一块巨大蛋糕。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注意到,除了青岛外,比亚迪在杭州、南京等多地建大巴工厂,主要目的就是以投资换市场、换销量。
青岛这个新能源产业大市,大客车市场引来众多争食者。2020年至2021年,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就采购了包括比亚迪、中国中车、聊城中通、北汽福田、一汽、厦门金旅等多家品牌的纯电动客车。去年11月,青岛巴士集团还购置40辆青岛美锦的氢能源公交车,每车220万元。青岛美锦的控股方山西美锦能源是青岛西海岸新区重点招商引资单位。
一期项目后,比亚迪在青岛再无消息显示追加投资。倒是青岛国资2019年12月144亿收购奇瑞股权,成为奇瑞第一大股东,引发各方震动。
这个时候,正是“中国最牛风投”合肥拿70亿出手相救蔚来之时。
事隔14个月后,2021年2月,奇瑞在即墨投资230亿建整车厂,生产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等,达产后年产值500亿元以上。
青岛国资借奇瑞“混改”之际,以资本导入产业落地,而济南以富能半导体这棵“梧桐树”,引来比亚迪几乎全产业链式布局。
不同市场机遇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招商模式。到底哪种模式更有效率,投入产出比更高,时间能给出最好答案。
在奇瑞落户即墨前,青岛已经有整车企业4家,零部件配套企业170多家,其他相关配套企业近900家,这让青岛总不乏巨头青睐。
2021年最后一天,潍柴控股与青岛市签署了总投资超过50亿元的战略合作。在新能源领域,双方重点探索燃料电池港口牵引车,公交车、环卫车等推广应用。
潍柴作为山东布局氢能产业最重要的力量,一直以来和中通客车合作开发推广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这一次和青岛达成战略合作,多方角逐的青岛新能源公交市场上,又会多一个竞争者。
按照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要建成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区,整车产能12万辆,加上电池和电机总产值850亿,培育3-4家大型整车企业,3-4家大型关键零部件企业。
相比多方新能源产业势力角逐的青岛,济南目前拥有中国重汽、豪驰智能、吉利三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家。这种情况下,比亚迪这个自给自足的“全能型选手”落户济南,更容易获得政府资源倾斜。
从城市产业发展看,在要素资源配置并不充分富裕的二三线城市,聚焦式发展反而更容易集中资源,将产业做大做强。
2021年最后一天,华为在山东首家旗舰体验店在青岛万象城开张,埋在一堆电子产品中的AIOT问界M5正式亮相,向外界发出了“我真的是在造车”的信号。
从2022年开始,外资车企可以在中国独资建厂,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将会出现更多的特斯拉。
各种技术路线的实力派争相入场,只会加快“老兵”比亚迪跑马圈地的速度。
这一次是济南,下一座城市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