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浙江省委召开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扛起“红色根脉”的政治担当,拿出决战决胜的精神、奋力冲刺的干劲,梳理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优化政策举措,完善机制抓手,奋力冲刺四季度、确保实现全年红,以浙江的稳与进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浙江各市、县(市、区)设分会场。会上,滨江区、江北区、龙湾区、长兴县、秀洲区、柯桥区、柯城区、嵊泗县、玉环市、龙泉市等10个县(市、区)负责人通过视频交流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等经验做法和下阶段工作思路举措。
县(市、区)委书记们都说了啥?以下为交流会发言摘要,一起来看。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扩大有效投资推进共同富裕
滨江区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统筹创新驱动和投资拉动,抓投资、促发展。
以数字化改革驱动资源高效配置。我们锚定数字经济主赛道,围绕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发挥重大项目对产业布局的引领作用,推进项目快引、快落、快建、快用。我们建设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其中归集了16个部门、61项指标、10亿条的经济运行数据,通过建立经济活跃度、行业集聚度、亩均效益等多维指标体系,为资源要素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以数字化改革应用多跨场景抓进度。我们推动数据互通、数字赋能,加速项目推进。“创新积分”精心“育”,变“专家打分”为“算法评价”,赋能科技型企业分类分层孵化培育。“产业链图谱”精准“引”,以知识产权为主线精准画像,以“数”指引招项目,精准出击引人才。“上马石”精细“扶”,链接政企社三方资源,帮助初创者找政策、找资金、找物业。“项目智慧督”精确“管”,实现项目全流程监管,项目摘牌到开工时间从12个月压减到3个月。“数字工地”精密“防”,实时物联监测全区工地,实现数字化预警预防。
以数字化改革加快推进共同富裕。跨部门协同推动全域共富,实施传统工业园区“腾笼换鸟”、村级留用地集中开发、工业综合体“筑巢引凤”三项改革。跨领域协作推动产业共富,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坚“卡脖子”技术,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产学研协同,带动新业态新经济发展。跨城区合作推进区域共富。滨江、富阳两区发挥各自优势、共建合作机制,成为“多主体受益”的生动实践。
江北区以数字化改革理念为引领,创设指挥部专班工作机制,打造县乡一体、多跨协同攻坚模式,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以重大项目快而优助推发展精而美。
专项配专班,集中力量办大事。针对重大专项任务,党政班子成员挂帅组建12个指挥部专班。落实扁平式管理,指挥部专班穿透两级、贯通条块,整体谋划、集体作战。落实闭环式管理,充分授权指挥部专班,构建问题、任务、决策三个闭环,权限给到位、责任扛到底。落实清单式管理,项目纳入数字决策监察平台,形成时间、任务、责任三张清单,周会商、月对账、季度赛马、全程考评。
节能加赋能,精准施策抓要事。紧扣有序用电工作节奏,成立攻坚专班,打好“组合拳”。精准调度抓预控,分六档建立“用电查”数据库,算清用电总账,算好用电平衡账。择优汰劣抓管控,实施工业“二次开发”,清退高能低效企业,节约用能空间,新增发展空间。转型升级抓调控,坚持在有序用电中为转型持续充电,加快打造高端、高新、高能都市经济体系。
独唱变合唱,多跨协同破难事。将跨层级、跨领域、跨场景的堵点难点拢到一起,指挥部专班统筹条块、整体破解。整体攻坚破征拆之难,创新拆迁“预签约”模式,相关部门协同介入、预判预解,实现征拆提效。整体智治破治理之难,在全市试点建设全域治理运行中心,形成线上治理专班,建成投用后将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城乡”。整体提升破民生之难,组织条块共商共建共管,推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美丽工程”,使城市的“肌理”更清晰、“经络”更通畅。
以谋大招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龙湾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创为魂、项目为王、质量为先,今年以来签约落地4个百亿以上项目,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抓准了三个问题:
面对经济高质量目标,龙湾应当主攻什么项目?研判发展形势,锁定5个方向。比如,锁定温商回归谋划总部项目,对接本土世界500强青山控股集团投资300亿元以上,打造产值超1000亿元的瑞浦新能源动力电池制造基地,成为温州史上落地最大的单体制造业项目。今年,三大主导产业中还收获了温州首个超100亿元的数字经济项目国际云软件生态平台总部,115亿元的多弗航空制造基地项目。
面对项目招引竞争,龙湾需要克服哪些短板?对优质项目吸引力不强曾是龙湾最大短板,这些年我们狠下决心、埋头补短、改善生态。建设“未来城区”生态,高标准谋划推进省级未来社区全域类试点;构筑“科创龙湾”生态,引入10家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产业链生态,主动为链主企业预留空间,落地上下游配套项目;雕琢特色生态,打造“中国眼谷”,构眼健康全产业链生态圈;强化人才生态,迭代升级人才新政,围绕项目引进等开展招才活动。
面对项目落地诉求,龙湾应该做实哪些工作?坚持带头招商机制,区班子领导领衔,带动招商小组分片包干、精准招商。理顺全员招商落地机制,制定考核办法,实行项目落地任务派单制。建立招引快速反应机制,项目信息24小时内初步研判、48小时内明确答复意向。落实全周期服务机制,为每个重要项目建立专属推进专班、重塑流程、全程服务。
长兴县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战略部署,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抓招商、大干项目,不断夯实共同富裕产业基础。
坚持体系化谋划推进,打好招大引强攻坚战。坚持“前方打仗、后台保障”协同招,依托“汇招商”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信息直报、后台研判、县级派单、专班跟进、跟踪问效等工作闭环。坚持“以链聚商、政企联动”精准引,聚焦主导产业,一链一长、一链一图、一链一策、一链一顾问,深化与“链主型”企业合作,政企联动推进产业招商。坚持“分级把关、多元评审”严格选,健全项目信息初评、准入联评、落地盲评等机制,实现项目的源头把关、过程把控。
推行全周期智慧管理,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实时归集项目各环节共352个数据项,打通部门服务壁垒。改变原有企业反映问题、政府查找问题的串行流程,重构企业提出问题后自动流转、反馈、评价的并行式服务,缩减项目推进时差。明确“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竣工未投产、投产未上规、上规未达产”等评判标准,进行“红黄绿”智能预警,强化项目运行监测。
用好碳效码场景应用,探索低碳高效新路径。一方面,坚持以“码”评绩效,归集6大类数据形成碳效专题库,依托碳效管理平台,对所有规上企业碳耗量化评价。另一方面,坚持以“效”配要素,谋划推出“碳融资”“碳效技术改进”等套餐式碳效服务。结合企业碳效情况,精准推进工业全域治理,为下一步招大引强腾出了新空间、腾出了新天地。
秀洲区聚焦能源“双控”,抢抓“双碳”风口,以应用、项目、创新共促发展,全力打造光伏全产业链生态圈。
深化光伏试点,以应用优化能源结构。开展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探索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剂,缓解用电短缺。拓展“光伏+”应用,融入建筑、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强村富民中,老百姓“种太阳也种出了好日子”。打造“智能光伏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成光伏云应用管理子场景,实现光伏应用的高效运维。
落实“双碳”战略,以项目做强做大产业。全面强链补链延链,编制完成光伏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全力破解要素瓶颈,坚持系统思维,打好“低散乱污”整治组合拳,为优质项目腾出空间和能耗。
塑造变革能力,以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打造秀湖科创湖区,做强省级光伏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光伏协同创新产业联盟,导入新南威尔士大学、浙江大学、阿特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和企业研究院,持之以恒提升电池效率、组件封装等关键技术。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设立企业首席人才官,建立光伏产业紧缺人才库,绘制产业人才地图,集聚了一批高端人才。围绕产业链优化服务链,深化“三服务”2.0版,建立“企业之家”,实行区领导每日轮值制度,开发“企业家”服务治理应用场景,为企业提供从注册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柯桥区是全国纺织产业重镇。近年来,围绕提升“全产业链”、保障“全要素”的要求,数字赋能、内外联动,打好“稳外贸促消费”组合拳,努力构建纺织领域“双循环”战略枢纽和支点。
以“产业市场”叠加优势锻造全产业链竞争实力。持续推动印染产业集聚提升,强势推进纺织后整理全域提升,实现主城区内无非法涉污企业。科学应对能耗双控挑战,坚决落实有序控电。积极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上线应用“浙里工程师”多跨场景应用。建成国际面料采购中心,引进国际检测头部企业法国必维,发布全国首个“版权AI智审”,启动建设数字物流港,全力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以“境内境外”双向发力促进内外贸易循环贯通。连续办好3届世界布商大会,高规格举办第四届世界布商大会,共同发布纺织业“3060”碳行动方案。紧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办“外商集市展”“贸易服务展”,政府为小微企业出口信保提供联保,系上双重“保险带”。推进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两大国家级试点,建立“日清周结月提醒”通报机制,补贴兑现速度不断提升。
以“线上线下”双轮驱动释放新型消费巨大潜力。加快未来社区、数字乡村建设,线上线下举办中国春兰节, 做优网上轻纺城,网红带货、电商直播催生消费市场新空间。融合中国轻纺城、蓝印时尚小镇现代时尚元素,大力发展市场游、工业游。赋予柯桥古镇的染缸、安昌古镇的酱缸和湖塘黄酒小镇的酒缸,新时代“三缸文化”价值,打响“老绍兴 金柯桥”城市品牌。
聚焦特色放大特色 建设国家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区
柯城区始终牢记“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依靠‘绿水青山’求得‘金山银山’”的谆谆嘱托,全域建设国家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区,探索山区县共同富裕新路径。2020年,柯城区26县发展实绩考核位列第五名。
全域系统谋划,让度假区成为发展共富产业“大平台”。我们以重大项目推动特色资源优化,落地42个总投资378亿元的支撑型项目。系统性开展山水林田湖草全域整治,擦亮特色生态名片,尤其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同时,积极打造外通内畅交通体系,建设百里运动休闲长廊等,使之成为服务游客的交通带、景观带、休闲带。
探索共富联盟,让度假区成为带动富民增收“发动机”。依托度假区文旅产业,实现强村带动弱村、企业反哺乡村、产业带动就业,探索出未来乡村共富联盟等做法,形成了度假区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长效机制,上半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26县第一。我们还推动柯城联动北川,让东西部协作县共享共富成果。
强化党建统领,让度假区成为汇聚共富合力“强磁场”。我们坚持以“强党建”引领度假区建设“快推进”,通过“金蜗牛”评选等争先机制营造浓厚干事氛围。开展村级组织整固提升、头雁领航、网格强基三大行动,全面提升村级组织战斗力、基层网格服务力。探索“141”有效承接“152”路径,用数字赋能提升度假区建设管理水平。
嵊泗县以缩小收入差距领域试点为牵引,加快构建海岛民宿高质量发展模式,推动民宿产业数字化改革,拓展增收致富渠道,全力打造海岛民宿产业2.0版。
迭代升级,推动民宿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针对产业升级和海岛固有矛盾,探索实践“精品民宿、民宿综合体、民宿聚落”的海岛民宿发展新模式;坚持“可控下的有序发展”原则,推广实践“一个规划设计、一个规则管理、一个平台营运”花鸟模式的新机制;按照全域景区化的思路,从小规模、渐进式、微改造、精提升的角度改善整体风貌,优化民宿发展新环境。
数字赋能,推动民宿数字化改革成为新动能。力图打造“数据采集+监测评价+决策实施+市场反馈”的闭环管理系统;从“用户选择、商家匹配”的运营理念出发,建立个性化定制数字连锁经营模式,实现OTA平台与自媒体营销主力化;跨部门整合数据资源,结合多种应用场景进行开发、升级,改善旅游综合服务能力。
先富带后富,推动民宿成为海岛民生共富产业。构建以民宿与海岛康养、海鲜美食、休闲运动、渔村电商等多元业态为内容的渔村休闲产业链,拓展海岛创业新途径;倡导最大限度发挥帮扶作用,如花鸟乡低收入户与党员业主结对,实现年收入增幅达40%—50%;推进集体土地、闲置农房有偿使用,重点划定5个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区域,盘活闲置农房730余套。
近年来,玉环市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把“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作为实施双碳倒逼机制的重大变革性举措,主动求变打好“腾旧笼、控能耗、数字化”组合拳。
坚持“特色化+差别化”,以“腾旧笼”加快重构产业体系。全域谋划抓拆改,全市15亩以上老旧工业点应拆尽拆、应改尽改,建成现代化特色化园区40个。精准评价提亩均,新设4个特色化指标和3个加分项,实行差别化的土地配置和水电政策。高标引领强招引,打造十大重点产业平台,招引一批新能源汽车配套、航空航天部件和半导体产业项目落地。
坚持“正向激励+反向倒逼”,以“控能耗”提速绿色低碳转型。强化绿色发展新导向,探索构建“耗均、碳均论英雄”评价体系,科学有序引导企业控能耗、抓技改、提工艺,把粗放增长“挡在门外”。重拳出击治高耗,闭环推进高耗企业兼并重组、回收流转、整体腾退。科学施策抓“双控”,精准建立用能白名单,实行每日预警管控、会商研判、科学调度和预算化清单管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推进华能综合能源利用、华电海上风电等一批绿色低碳项目。
坚持“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以“数字化”赋能智造升级。强化企业主体,实施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行动,推动企业上云、机器换人、建设数字化车间。强化数智赋能,实施全产业链集成改革,水暖阀门、机床产业大脑加快建设。强化模式创新,承接省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积极打造“浙”里双循环典型场景,为企业外转内顺滑切换提供全方位服务。
龙泉市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把山区加快培育形成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的要求,全面厉行“丽水之干”,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努力探索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新路子。在2020年度26县发展实绩考核中位居丽水第一、全省第二。
突出数字化引领,激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动能。以数字化改革激活沉睡的生态资源,构建生态资源与富民增收相互促进机制,“农智链”等一批场景入选全省试点。创新建设“益林富农”多跨场景应用,流转林地116万亩,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9亿元,惠及全市78%的林农,成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和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案例。
拓宽产业化路径,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模式。创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探索实践,推进“生态+产业”,大力培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产业,大项目引进数增长66.6%。推进“生态+创新”,建成全省首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高层次人才引进数增长近4倍,连续3年获评省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推进“生态+文化”,打造宋韵文化传承展示场景,实施剑瓷文化“深化”“物化”“转化”工程,建设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7%。
推进机制化创新,争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优势。创新最严格的保护机制,全力创建国家公园,3年生态搬迁2万人,创成全省首批大花园典型示范县。创新最集约的发展机制,启动建设集科创、产创、文创和未来社区于一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平台,扎实推进全省首批低碳试点县建设,全面激发发展活力创新力竞争力。